4月11日,長城汽車(601633.SH)發布《2022年3月產銷快報》,公司3月銷售汽車產品10.09萬輛,同比下滑8.86%;1-3月,公司累計銷售汽車28.35萬輛,同比下滑16.32%。2022年伊始,長城汽車銷售三連降。
1-3月,長城汽車旗下哈弗品牌累計銷售汽車16.68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5.59萬輛,同比下滑25.13%。其中,2月和3月,蟬聯SUV銷量冠軍多年的哈弗H6連續兩個月錯失銷冠。
自2013年哈弗品牌獨立,憑借在SUV領域的專注篤行,長城汽車充分享受了SUV市場需求爆發帶來的成長紅利,公司經營成果突飛猛進,一舉晉身國產三強序列。但2018年起,SUV滲透率增長降速,長城汽車的“大單品”經營策略遭遇“單一性”反噬,公司以哈弗H6為核心的SUV產品陷入增長瓶頸,業績增速隨之衰退。
與傳統汽車的“徘徊”相對,近年來,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如火如荼。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0%;2022年1-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107萬輛,同比增長146.6%,再創歷史新高。
2020年,長城汽車成立30周年,董事長魏建軍用“命懸一線”對公司的過往和未來進行了生死思辨,反思長城汽車能否“挺過”下一年。如今,傳統產品的銷量下滑已如期而至,長城汽車的破局之戰近在眼前。
哈弗H6下“神壇”
根據產銷快報,3月份,長城汽車總計銷售各類汽車產品10.09萬輛,同比下滑8.86%;1-3月,公司累計銷售汽車產品28.35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5.53萬輛,同比下滑16.32%。
按品牌劃分,哈弗品牌仍占據著長城汽車銷售規模的“半壁江山”。3月,哈弗品牌共計銷售5.45萬輛,占比54.03%;1-3月,哈弗品牌累計銷售16.68萬輛,占比58.82%。
與上年同期相比,2022年1-3月,哈弗品牌累計銷量同比減少了5.59萬輛,同比下滑25.13%。其中,公司“拳頭產品”哈弗H6累計銷售7.14萬輛,較上年減少3.97萬輛,同比下滑35.7%。
自2011年首輛哈弗H6在天津生產基地下線,“國民神車”的傳奇經歷由此開啟?!按髥纹贰惫6和國內SUV市場需求的爆發增長,推動長城汽車產品銷量節節攀升,經營業績迭創新高。上市前五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6.8%,歸母凈利潤年均增長25.23%,一舉奠定公司自主三強之一的市場地位。
2017年起,隨著各家車企的競相入局和SUV在汽車銷售市場中滲透率的持續提升,SUV行業的競爭形勢日趨嚴峻,長城汽車在SUV市場建立的競爭優勢被逐步“追平”。2018年,寶駿510終結了哈弗H6長達58個月的銷冠“神話”,公司當年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降至38.89億元,創公司上市后業績最低值。
此后,哈弗H6遭受的競品沖擊愈發頻繁。2021年2月,長安CS75以1300輛的優勢從哈弗H6手中奪過“銷冠”頭銜;同年4月和9月,本田CR-V和特斯拉Model Y也先后搶走哈弗H6的“冠軍獎杯”。
2022年,新能源汽車映襯下的哈弗H6更顯艱難。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2月,哈弗H6共實現銷售1.88萬輛,同比下滑39.5%,銷售排名降至第三位;3月,哈弗H6銷售1.93萬輛,同比下滑43.7%,跌出SUV三甲名單。
新能源增速“掉隊”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3月,國內SUV銷量前兩名均被新能源電動汽車包攬。其中,特斯拉Model Y以7.47萬輛銷量躍居第一,同比增長354.8%;比亞迪宋累計銷售7.37萬輛,位列第二,同比增長127.4%。
在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雙碳”目標的共同推動下,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變革按下加速鍵,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加速增長。
3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5.5萬輛,同比增長122.4%;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4.5萬輛,同比增長137.6%。1-3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累計119萬輛,同比增長145.4%;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累計107萬輛,同比增長146.6%。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新能源車企達到13家,較上年同期增2家。
與行業整體增速相比,2022年,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速略顯“乏力”。數據顯示,3月,長城汽車共銷售新能源汽車1.51萬輛,同比增長15.27%。1-3月,公司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54萬輛,同比增長15.31%。盡管保持了銷量兩位數增長,但公司的業績增速遠遠落后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受此影響,2022年1-3月,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銷售排名由2021年的第四名降至第八名。同期,奇瑞汽車、廣汽埃安、吉利汽車以及小鵬汽車紛紛加速“超車”。
與主流新能源車企在價格腰部競爭廝殺不同,長城汽車在入局新能源賽道之初選擇了差異化的競爭策略。2018年8月,長城汽車正式推出歐拉品牌,定位“更愛女人的汽車”。同時,公司維持一貫的“性價比”屬性,推出歐拉IQ和歐拉R1兩款車型,聚焦10萬元以內“女性代表車”。
2020年,長城汽車將歐拉R1改名歐拉黑貓,并順勢推出歐拉白貓,構建歐拉貓系產品矩陣。
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2021年,歐拉黑貓累計銷售63492輛,同比增長35.7%;歐拉白貓累計銷售20605輛。上述兩款車型合計銷售8.41萬輛,占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61.39%。
2022年,歐拉黑貓、白貓的經營策略遭受巨大沖擊。一方面,以碳酸鋰為代表的鋰電池原材料價格瘋狂上漲,導致動力電池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另一方面,2022年執行的新版補貼政策進一步壓縮歐拉黑貓和白貓的利潤空間。
根據年報,2021年,長城汽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64.05億元,同比增長32.04%;歸母凈利潤為67.26億元,同比增長25.43%。報告期內,公司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25.23億元,較上年增加了9.97億元,增幅65.33%。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42.03億元,同比僅增長9.55%。
非經常性損益中,長城汽車收到的政府補助金額約為21.96億元,較上年增加9.29億元。公司收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為16.27億元,較上年增加7.22億元。
根據最新補貼政策,2022年,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將無補貼發放,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至9100元,補貼減少3900元;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至1.26萬元,補貼減少5400元。
公開資料顯示,歐拉黑貓、白貓的最低續航版車型續航能力分別為301km、305km,長續航版本車型續航能力分別為401km、405km.以歐拉白貓、黑貓超過8萬輛的銷售規模計,退坡政策至少將影響歐拉黑貓、白貓接近3億元的補貼收入。
2022年2月,歐拉品牌CEO董玉東在ORA APP發表聲明稱,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影響,公司歐拉黑貓單臺虧損超過萬元,自2月14日起、歐拉黑貓、白貓將停止接單。
具體而言,2022年1-3月,歐拉黑貓累計銷售1.27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6495輛,降幅33.9%。
高端化“考驗”
2021年6月,董事長魏建軍在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上表示,到2025年,長城汽車將實現年銷售400萬輛目標,其中新能源占比達80%,總營收超6000億元,公司全面轉向新能源。
按照長城汽車的計劃,2021-2023年,公司將力爭實現149萬輛、190萬輛和280萬輛的銷售目標。
以銷售占比計,2021年,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7萬輛,約占公司整體銷量的10.69%;2022年,1-3月,公司新能源汽車銷售3.54萬輛,占比12.49%。長城汽車的新能源產品結構占比持續提升,但占比仍相對偏低。
從趨勢來看,高端化依舊是長城汽車的核心戰略目標。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3月,歐拉品牌旗下的歐拉好貓累計銷售1.87萬輛,同比增長227.1%。相較于歐拉黑貓、白貓的停止接單,將資源向定位更高的歐拉好貓傾斜是長城汽車在高端化運營上的一個“具象”。
按照長城汽車此前披露的產品計劃,2022年,公司計劃推出歐拉芭蕾貓、閃電貓和朋克貓等多款貓系家族新成員。其中,芭蕾貓預計售價15萬-20萬元,閃電貓和朋克貓的產品定價則有可能超過20萬元,產品定位明顯向上。
事實上,自2016年發布高端品牌WEY以來,長城汽車一直沒有放棄對高端化轉型的嘗試。但自創立至今,WEY的經營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
2016年年底,長城汽車推出價格區間為15萬元到20萬元的全新高端品牌“WEY”,中文名稱為“魏派”。2018年,WEY系列產品累計實現銷量13.95萬輛,突破平均月銷量1萬輛關口。在經歷短暫上升期后,WEY系列產品銷量開始一路下行。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和2020年,WEY系列分別實現銷售10萬輛和7.85萬輛,分別同比下滑28.28%和21.53%。
2021年5月,WEY開啟品牌煥新首秀,推出全新旗艦車型摩卡。據介紹,WEY摩卡是長城汽車基于“咖啡智能”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承載了魏派在“智能”領域的領先技術實力。遺憾的是,上市前三個月,WEY摩卡的單月銷量分別為2006臺、3018臺、4506臺,未能肩負起“救贖”WEY的重任。
2021年9月和12月,長城汽車先后推出了搭載公司檸檬混動DHT技術的首款車型WEY瑪奇朵以及WEY拿鐵DHT,標志著WEY再一次進行戰略調整,由傳統燃油技術向混動技術的全面切換。
從全年數據來看,搭載了檸檬DHT的瑪奇朵和摩卡也沒有喚起消費者對WEY的信心。2021年,WEY系列累計銷售汽車5.84萬輛,較2020年減少2.01萬輛,同比下降25.65%。
研發“雙刃劍”
根據長城汽車的“2025戰略”,未來五年(2021年至2025年),公司將投入約人民幣1000億元用于研發。
統計數據顯示,2016-2020年,長城汽車的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為200億元。以上述數據對比,公司“2025戰略”的計劃研發投入金額是公司此前五年研發投入總和的五倍。
憑借多年研發投入,截至2021年12月31日,長城汽車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0410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823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644件,授權外觀設計專利2943件,分別較上年增加321件、1170件和704件,增長21.37%、26.15%和31.44%。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8年起,長城汽車首次采用了研發投入資本化,對公司研發投入進行調節。2018年,長城汽車的研發投入為39.59億元,其中資本化處理22.16億元,占比55.96%。此前,長城汽車對研發投入全部采用費用化處理。受資本化影響,2018年,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減少16.22億元,同比降低48.2%。
2019年和2020年,長城汽車的研發投入分別為42.48億元和51.5億元,公司當期資本化金額分別為20.75億元和28.75億元,占比48.85%和55.82%。
2021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合計90.7億元,較上年增加39.17億元,同比增長76.06%。其中,公司資本化的研發投入金額為57.98億元,較上年增加29.23億元,增幅101.67%;公司資本化研發投入占全部研發投入的63.95%,較上年提升8.13個百分點。近年來,長城汽車研發資本化占比持續提升。
由于資本化的研發投入需要在轉為無形資產后進行攤銷,2019年起,長城汽車確認的研發費用金額與研發投入費用化金額差距逐年擴大。
根據年報,2019年,長城汽車確認的研發費用金額為27.16億元,同期公司研發投入費用化金額為21.73億元,二者存有5.43億元差距。2020年,長城汽車確認研發費用30.67億元,公司研發投入費用化金額為22.75億元,差額7.92億元。
2021年,長城汽車確認研發費用44.9億元,公司當期費用化的研發投入金額為32.69億元,差額增至12.21億元。
由此產生的問題在于,由于公司對資本化的研發投入進行后置攤銷處理,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增速開始頻頻超過同期營收增速。
例如,2020年,長城汽車確認研發費用30.67億元,同比增長12.92%,超過同期營收增速5.54個百分點。2021年,長城汽車確認的研發費用為44.9億元,同比增長46.36%,超過公司同期營業收入增速14.32個百分點。
受上述因素影響,2021年下半年,長城汽車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44.76億元,同比增長10.53%,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了24.17%。
經統計,2020年和2021年,長城汽車由開發支出轉入無形資產的金額分別約為公司期初金額的61.22%和64.08%。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開發支出期末余額為71.45億元,同比增長91.89%。
按照公司近幾年的轉換比例計算,2022年,公司新增的攤銷費用或將達到21.44億元(按照開發支出期初余額的60%轉入無形資產,并按照新增無形資產50%比例進行攤銷)。同時,考慮到公司每年固定的研發費用化增長,2022年長城汽車研發費用金額或將超過60億元(費用化增速維持20%)。
針對文中所涉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長城汽車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凡注有"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或電頭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稿件,均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并保留"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電頭。
- 歐亞集團: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340萬元
- 中國能建: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9.60億元
- “寧王”透露二季度漲價!電話會議上 曾毓群認為產業還會有10倍增長
- 深耕主業漸入佳境 聯盛化學2021年營收增長23%
- 張江高科:一季度凈利潤虧損2.28億元
- 金龍魚一季度營收增長10.68% 北上資金大幅增倉
- 超訊通信:2021年虧損2.31億元,同比扭盈轉虧
- 生意社:4月異辛醇價格震蕩下跌 跌幅3.90%
- 當代文體:武漢當代明誠文化體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董事辭職的公告
- 陽光城年報:2021年營收425億元,腳踏實地化解危機
- 新營銷戰略成果落地 藍帆醫療入局體外診斷領域
- 政治局會議釋放的重磅消息引爆市場強勢重回3000點
- 魯抗醫藥: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4459萬元
- 財報解讀丨以嶺藥業:研發投入8.37億創新高,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
- 魯銀投資: 魯銀投資關于董事、高管人員辭職及聘任高管人員的公告
- 人民幣大反轉 日內反彈近600點 發生了什么?大幅貶值或難再現
- 藍光發展:2021年營收同比下降53.17%至201.16億元
- 2022年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17%
- 長城汽車:失意新能源賽道
- 萬華化學這只股票該怎么做?
- 生意社:4月國內尿素價格上漲2.80%
- 思維周刊第11期 (04.24~04.29)
- 白云電器:白云電器關于證券事務代表辭職的公告
- 董事長曝原董事長“搶公章”?風波未平!這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價暴跌
- 五一系列講座2:如何做好下一只超級牛股?
- 寧王業績出爐引發廣發分析師內訌:陳子坤稱鋰板塊五月全部跌停,陳先龍反駁:只許上游退市,不許下游虧錢?
- 金陵飯店: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928萬元
- 九安醫療一季度凈利潤143.12億同比增37527.35% 為2021全年凈利潤15.75倍|和訊曝財報
- 中國長城:關于公司董事辭職及提名董事候選人的公告
- “疫”不容辭 同心守“滬”——致敬所有抗疫路上的同行伙伴
- 艾力斯:公司與ArriVent的海外授權合作項目涉及技術轉移、臨床注冊等多個環節
- 贏合科技:公司一季度新簽及中標訂單超過30億元(含稅)
- 斥資120億投資理財 10倍牛股九安醫療一季度大賺143億
- 放假第一天,美股突發下跌!
- 陳根:睡眠過短或過長,都是個問題
- 回暖信號?國企包攬、頂格成交,深圳今年首批8塊地賣了193.3億
- “奶茅”伊利股份營收首破千億 中國乳業“一超多強”格局確立
- 湖南株洲:首次購房給予1萬元購房補貼,契稅補貼50%
- 2022年一季度進口額前五位省份情況
- 湖南株洲:首次購房給予1萬元購房補貼,契稅補貼50%
- 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 延安必康5月5日起停牌
- 蘇寧易購發布一季報:EBITDA季度轉正,3月實現家電3C核心業務盈利
- 女兒舉報親媽,藍翔校長家庭糾紛殃及一小區購房人,中介多次提示“別買”
- 首創證券給予時代電氣買入評級:功率半導體器件大幅增長 2022Q1 業績超預期
- 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報:投資收益減少致凈利潤普遍下滑 銀保渠道保費增速亮眼
- 上交所擬終止*ST西水上市 自5月5日起停牌
- “寧王”機構電話會議流出 曾毓群再現身!多個問題被正面回應
- 獐子島將“戴帽”!自5月6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 貴州百靈:現已在貴州多地建立起了吉祥草、銀杏等多種藥材種植推廣基地20余萬畝 涉及的中藥材均為自用
- 多城優化購房政策 二線省會城市限制性措施做“減法”
- 斥資120億投資理財!10倍牛股九安醫療一季度大賺143億
- 年報解讀|業績扭虧為盈 游族網絡:堅持全球化研運一體 4款新游戲今年上線
- 金屬、能源、糧食都在賺大錢 大宗商品貿易商在炮火中繁榮
- 2022年一季度我國成品糖產量同比增長
- 2022年1-3月我國棉紗進口38萬噸
- 億利潔能: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1.42億元 同比增長0.66%
- 光大銀行一季度持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 高能環境:歸母凈利潤增長32.03% 資源化戰略布局打造成長新引擎
- 2800億“豬茅”業績出爐 去年凈利69億!豬肉價格持續反彈 行業迎來拐點?
- 天齊鋰業資源優勢凸顯 鋰鹽毛利率達62% 一季度盈利超33億元
- 洛陽玻璃:洛陽玻璃關于公司副總經理辭職的公告
- 2022年第17周:處于日線轉折拐點之中
- 網易云音樂對騰訊音樂忍無可忍 騰訊音樂也“忍不住”了
- *ST羅頓:羅頓發展關于獨立董事辭職的公告
- 一季度基金繼續超配建材!穩增長鏈條與低估值龍頭獲青睞
- 回暖信號?國企包攬、頂格成交,深圳今年首批8塊地賣了193.3億
- 歌力思2021年主營突破歷史新高
- “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首份年報出爐 凈利增速首現個位數
- 交易異動!*ST德威:近3個交易日下跌48.59% 無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 思維周刊第11期 (04.24~04.29)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410例 本土無癥狀感染者9293例
- 歐菲光一季度歸屬凈利潤虧損1.86億元 同比由盈轉虧
- “i茅臺”申購有多難?茅臺董事長總經理都申購不到 表態:“茅臺價格由市場說了算”
- ST起步2021年營收超10億元 完善內部管理整裝待出發
- 北京出手治理塑料污染!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將猛增 半數概念股市盈率不足30倍
- 明星電力: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4164萬元
- 四川雙馬:2021年營收同比下滑16.9% 凈利9.89億元 擬10派2.4元
- “i茅臺”申購有多難?茅臺董事長總經理都申購不到;表態:“茅臺價格由市場說了算”
- 金丹科技: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4.75% 加速完善產業布局
- 受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科技行業巨頭財報等因素影響 美股三大股指暴跌
- “疫”不容辭 同心守“滬”——致敬所有抗疫路上的同行伙伴
- 華紡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153萬元
- 美諾華:合同負債即預收賬款 與訂單多少無關 主要是合同約定提前預收貨款 項目完成后轉抵收入
- 社保等五大機構首季戰略曝光 重點布局醫藥生物等三行業
- 萬邦德: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梳理現有24個中藥產品并開展二次研發
- 鋰礦企業去年大賺 今年再迎“虎躍”開局
- 江特電機2021年凈利潤增近26倍 碳酸鋰產品需求旺盛、價格高企為重要支撐
- 三只松鼠:股東擬減持不超6%股份
- 安徽超邦新建10萬噸新型涂料項目 新增環氧樹脂消耗量4500t/a
- 四川路橋:蜀道集團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累計增持公司股份約3191萬股
- 中原證券擬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70億元
- 英國本周新報告34例兒童肝炎 全球總計感染人數已突破200例
- 41家上市券商2021年成績單全掃描:營收同比增超20% 10家位列凈利潤“百億元俱樂部”
- 中船科技: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469萬元
- 香雪制藥抗癌免疫治療新突破獲邀美國2022 ASCO年會作報告
- 捷佳偉創:目前在愛康生產線上的設備運行穩定良好
- 年報解讀|業績扭虧為盈 游族網絡:堅持全球化研運一體 4款新游戲今年上線
- ST貴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4.3%
- 圣湘生物: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獲英國CTDA認證
- 華勤技術回應終止科創板IPO審核:正研究轉板可行性
資訊
焦點
精彩推送
- 南山控股:2021年度凈利潤約9.76億元 同比下降24.54%
- 寧德時代一季度業績“增收不增利”引市場關注 短期業績承壓不改長期向好基本面
- 英派斯:2021年實現營收8.64億 國內市場發力前景可期
- 漲“瘋”了!永輝超市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053.54% 公司股價漲停
- 環球市場:德國聯邦就業局稱禁運俄能源將導致高失業率
- 年底禁用,北京出手治理塑料污染;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將猛增,半數概念股市盈率不足30倍,這家公司一季度訂單大超去年
- 中遠海發:2022年一季度營收61.92億元 凈利潤大幅增長66.21%
- FAA第四次推遲SpaceX星艦項目環境審查 評估結果將推遲至5月底發布
- “投資界春晚”今日開幕 巴菲特股東大會5大亮點搶先看
- 美國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錄得今年首次增長 民眾對未來看法更加樂觀
- 【財經早報】2022/4/30星期六
- 證通電子:2021年度凈利潤約3785萬元 同比增加108.34%
- 漱玉平民: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8億元
- “寧王”季報營收大增154%、利潤下滑 所為何因?董秘回應!何時重上萬億市值?
- 奧飛娛樂2021年虧損4.17億元
- 全產業鏈優勢削弱外部沖擊 金龍魚一季度營收同比增10.68%
- 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繼續深度虧損 行業看好年內周期反轉
- 萬億招行股價大跌,兩只基金率先加倉
- 美疾控中心發布兒童肝炎調查結果 腺病毒感染或是罪魁禍首
- 露笑科技:合肥露笑與東莞天域簽署購銷合同
- 士蘭微: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54.54%
- 北京銀行一季度凈利73.5億增6.6%,不良率1.44%
- 成立17月巨虧40% 財通基金夏欽欲“甩鍋”新人
- *ST聚龍:收到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 鄭州銀行:深入推進“五四戰略” 一季度凈利潤12.24億元
- ST安泰一季度凈利潤環比大幅扭虧 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
- 東吳證券給予浙江自然買入評級 戶外細分領域生產龍頭 項目投產助推業績高增
- 中青旅: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1.12億元
- 港股中原銀行一度漲超20%
- 中國太保一季度凈利潤同比降36% 旗下壽產險公司將增資37億元
- 紫金礦業:擬76.8億元收購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等四項資產包
- 啥情況?“寧王”一季度營收暴增154% 凈利卻下滑!董秘緊急回應
- 營收增37%凈利降85%!湘佳股份年報遭問詢:為何增速差異這么大?
- 錦江在線: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5.65億元
- 首藥控股發布2021年年報 多個在研產品研究進度處于領先水平
- 一把套現265億元!馬斯克又賣了 要收購可樂?
- 黃河旋風: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79.05%
- 美股三大指數大幅收跌 軟件、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
- 廈門港務: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6589萬元 同比增加55.16%
- 光啟技術:一季度凈利4271萬元 同比增長56.91%
- 重慶銀行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2.91%
- 深交所擬決定終止*ST聚龍股票上市交易
- 牧高笛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4.7684%股份
- 美的集團2021年營業增長20%首破3000億元 堅持ToB和ToC并重
- 一心堂: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1.17%
- 中科軟:2021年度凈利潤約5.77億元 同比增加21.15%
- 永輝超市: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漲2053.54%
- 東方創業: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8860萬元
- 中一科技:新股上市深度破發 中金公司包銷棄購股份浮虧逾1億
- 金科股份2021年營收增長28% 持續推進“一穩二降三提升”策略
- 鄭州銀行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1.66億元 不良貸款率下降
- *ST游久:可能被終止上市 自2022年5月5日起停牌
- 潛能恒信:正逐步向石油勘探開發綜合性國際化能源公司轉型
- 鄭州銀行強化服務能力:資產質量不斷提升 全鏈條服務科創企業
- 華夏銀行:2021年凈利同比增長10.62% 擬10派3.38元
- 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7527%!九安醫療:擬使用不超27億元開展證券投資與衍生品交易
- 碧水源:股東文劍平減持234萬股公司股份
- *ST數知:收到深交所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 道道全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將于5月13日在全景網舉辦
-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要對股東負責 讓股東賺到錢
- 證監會就證券期貨業網絡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 強化品牌協同效應 中環股份擬更名為TCL中環
- 精華制藥:海安瑞海擬減持不超2%股份
- 中科軟披露2021年度分配預案:擬10派5.5元
- 永輝超市一季度凈利5.02億元 同比大增2053.54%
- 寧德時代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
- 蘇寧易購:2021年虧損432.65億元
- *ST西水:上交所擬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股票停牌
- 長飛光纖:一季度凈利潤超2億元 同比大增141%
- 退市監管勢大力沉 A股市場加速優勝劣汰
- 美的集團: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0.97%
- 天齊鋰業2021年大幅扭虧盈利近21億 2022年首季凈利逾33億同比增長14倍
- 華魯恒升擬合計51.23億元投建三項目
- ST紅太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282.89%
- 北上資金連續加倉 抄底茅臺青睞成長股
- 工商銀行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5.72%
- 延安必康: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 股票停牌
- 提升債券融資規范性便利性 滬深交易所發布3項審核業務指引
- 博天環境(603603.SH)發布一季度業績 凈虧損8695.39萬元
- *ST猛獅(002684.SZ)發布2021年業績,凈利潤5.11億元,同比扭虧
- 用友網絡:孫淑嬪、李俊毅、吳平未減持公司股份
- 已退市公司監管新規落地 實施分類監管穩步出清市場風險
- 華魯恒升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4.13%
- ST方科(600601.SH)發布一季度業績,凈虧損為1.29億元
- 愛旭股份(600732.SH)發布2021年業績,由盈轉虧至1.25億元
- 陽光城:2021年虧損69.52億元
- 麥迪科技2022年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882.15萬元,同比增長80.36%
- 控股子公司暫時失控 科華生物監事會提醒保障上市公司股東權益
- 金地集團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0.82%
- 大名城: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虧損約8324萬元
- 社保等五大機構首季戰略曝光 重點布局醫藥生物等三行業
- 賣完這次就真的收手?馬斯克本周連續拋股套現超85億美元
- 慧辰股份(688500.SH)發布2021年業績 凈虧損3820.29萬元 同比由盈轉虧
- 麥迪科技:2021年度與2022年Q1營收、利潤雙增長,發展潛力增厚
- 維爾利:廚余垃圾項目的建設需求必將持續提升
- 科創板新股景業智能、德龍激光開盤破發
- 容百科技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44.66%
- 雪松發展:股票自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ST雪發”
- 國藥現代:一季度凈利同比下降64.83%
- 萬馬股份主營業務訂單量充足,一季度凈利潤4059.51萬元創同期歷史新高